传统的海洋结构与装备材料以高强度钢为主,但是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逐渐从浅水走向深水,对结构与装备轻质、防腐、抗疲劳等要求越来越高,亟需新材料的应用。
复合材料的优势给海洋工程产业建造提供了新思路。目前,碳纤维材料在海洋管缆、锚泊系统、风机叶片、耐压舱以及装备修复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 碳纤维在海洋管缆的应用
海洋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深水及超深水的一般开发模式是上部浮式装置 + 底部水下生产系统,连接浮式装置与水下生产系统的管缆包括生产立管、脐带缆等,生产立管的主要作用是输送油气资源等介质,脐带缆的主要作用是为水下设备提供电、液控制信号以及化学药剂等。生产立管、脐带缆等在位运行时主要承受风、浪、流的作用,设计时需要考虑其抗拉、抗弯、抗扭、疲劳等力学性能。
生产立管主要有钢管和柔性立管,柔性立管是一种多层复合结构,典型的结构包括外保护层、铠装层、骨架层和内衬层。相比于钢管,柔性立管的刚度较小,更适用于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但是,随着开采深度的进一步增加 (如巴西、美国油气开采最大水深为 3000 m),柔性立管中的钢制结构重量不容忽视,容易出现由于自身重量增加引起的拉断失效。
碳纤维材料因其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等性能,应用于柔性立管中 (图 3(a)),可以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大大减轻自重。Meniconi 等针对1000 m 张力腿用生产立管,用 ±20◦ 碳纤维层合材料和环向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复合结构层,依据相关破坏准则确定了复合结构层的壁厚,分析了整体结构的轴向拉伸 − 压强失效载荷包络线。陈靖华等基于可靠性理论和结构优化方法,提出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输气管道的结构设计方法。2003 年,挪威船级社发布了复合材料立管的设计规范及验收标准。颜芳芳等考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属性特点,建立了按照限定应变准则确定复合材料安全系数的分析模型。Amaechi 等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深水碳纤维复合材料立管进行了应力分析,研究了不同受载状况下整体结构的安全系数,并对整体结构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一定优化。
脐带缆是水下控制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截面复杂,含有多个功能单元,在上部设施和水下生产系统之间传递液压、电力、控制信号、化学药剂等。深水脐带缆中一般含有钢制抗拉铠装层 (偶数,螺旋角度相反),但是随着水深的增加,脐带缆中钢制铠装层由于自重太大容易造成脐带缆拉断失效。可应用碳纤维增强杆代替钢制铠装层来为脐带缆提供拉力,在满足强度的同时自重也极大地减小。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海洋管缆既可以满足管缆的轻量化要求,又可以提高结构强度。但是,碳纤维管缆在海洋复杂环境下的耐久性需要长时间的工程实践。另外,碳纤维管缆制造成本相比钢制管缆有所提高,但从安装、运营等全寿命周期成本来考虑的话,整体成本将会降低。
目前,水合物及矿产资源开采软管、LNG 低温软管、CO2 注入软管、油气卸载漂浮软管等,对刚度、耐腐及轻量化也具有很高的需求,碳纤维在这些软管中的应用同样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深海油田开采中,受风、浪、流的影响,开采
平台在海面上容易变得不稳定,而系泊系统的主要
作用就是将开采平台在对应位置进行固定。
传统的
系泊系统基本为钢制结构,钢材料在海水中易腐蚀,
平均使用寿命短,且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此外,随
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钢制结构重量增加明显,如一
个
1500 m
水深的钻井平台,其钢制系缆的质量可达
6500 t
左右
。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异,耐腐蚀性好,利用复合
材料代替传统钢制系泊,可有效减轻系缆自身重量
并有效减缓海
水腐蚀,延长使用寿命。当平台工作水深超过 1600 m 时,复合材料系缆总成本较钢制系缆低 (图 4)。Jackson 等介绍了一种用于移动式海上钻井装置的碳纤维系泊缆。周利锋等发明了
一种复
合材料锚链结构,整个锚链由环形单元链接
组成,环形单元外层材料和内填充材料分别为碳纤
维和玻璃纤维。
Luz
等
分析了碳纤维螺旋杆系泊
系统在拉伸和弯曲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证明碳
纤维系泊缆相比传统结构具有更大的拉断力和更小
的曲率半径
(
图
5)
。
但是,碳纤维属于黏弹性材料,
在张力及循环载荷下需要考虑动态黏弹性及蠕变性,
碳纤维系泊瞬时张力特性与长期张力特性均不同于
钢制系泊缆,在设计及分析时需着重考虑。
耐压舱是深潜器、滑翔机等水下设备的核心部
件,其主要设计目标是既要有足够的结构力学性能,
还要有尽可能小的容重比
。
将碳纤维应用于耐压
舱,可使整体结构具有工作深度大、重量轻、容重比
小等优点。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使用碳纤维对深潜器的原
始结构进行优化,实现了与之对应水下搜索系统的更
新升级,使用状况显示在满足结构浮力要求的同时,
容重比明显减小,并且下潜深度可达
6096 m
。
2013
年,美国
Ocean Gate
公司推出载人深潜器
Cyclops
研发计划,计划包含两种型号的深潜器,包括
Cy
clops I
和
Cyclops II
两种。
其中,
Cyclops I
使用碳纤
维作为船体外壳,潜深
500 m
;
Cyclops II
使用碳纤
维和钛合金两种材料,实际潜深
4000 m (
图
6)
。
英国南安普顿海洋研究中心研制的鱼雷形自主式水
下机器人
(AUV)AUTOSUB
号,将碳纤维制造成圆
柱壳用作潜水器的耐压舱,结合钛合金做成密封端
盖,在保证潜水器有剩余浮力的同时,也减轻了耐
压结构的重量,实际下潜深度
6000 m
。
2017 年 3月,由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 “海翼 7000” 水下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深海科学考察任务,滑翔机的耐压结构诸多部件使用碳纤维,这次科学考察任务中滑翔机的最大连续工作深度为 6239 m,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图 7) 。2021 年西北工业大学潘光教授团队研究了碳纤维耐压柱体屈曲失效机理,分析了不同厚度及椭圆度的碳纤维柱体抗屈曲性能。
从图 1 可以看出,2020 年风机叶片碳纤维需求
占全球碳纤维需求的比例最高。
我国海上风资源丰
富,
2020
年提出
“
碳中和
”
、
“
碳达标
”
的发展目标
后,海上风电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迅速发展。
2020
年,风电叶片碳纤维用量高达
3.06
万吨,占全球碳
纤维用量的
30.602 9%
,
“
十四五
”
期间风电叶片对碳
纤维需求依然强劲,预计到
2025
年可达
9.3
万吨以
上
。
随着风机制造加工及配套技术的发展,风机
功率会增大,叶片尺寸随之会变大。
据测算,
40 m
以
上的风电叶片中关键结构如梁帽、主梁使用碳纤维
复合材料可使叶片自重减少
38%
,成本降低
4%
。
未
来风机单机容量逐渐增大,风机叶片的长度也逐渐
加大,碳纤维已成为必然选择
。
风机叶片不同位置所受载荷不同,根据不同位
置的受力情况及失效形式,可以在叶片不同位置使
用不同的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刚度是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的
2
~
3
倍,密度也较玻璃纤维小,一般可
应用于风机中梁的制造。
如图
8
所示,叶片主梁、前
缘、后缘一般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外壳等部分
一般采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
混合复合材料是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增强到基体材料中,从而
使最终产品具有所涉及材料的最好性能而获得的复
合材料,如世界上最长之一的风机叶片由玻璃
/
碳混
合增强材料制成
。
除此之外,纳米工程复
合材料
是复合材料制造领域最新的研究,将纳米增强体添
加到基体中以获得更好的复合性能。
Merugula
等
发现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叶片中增加
1%
~
5%
的纳米
碳纤维后,叶片的拉伸应力及寿命均得到了提高。
海上制氢技术是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内容。氢
气在常温常压下的体积能量密度很低,储氢技术是
氢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
金属在氢气环境中容易发
生氢脆,而碳纤维材料则可避免此种损伤,新能源汽
车中采用碳纤维材料的储氢瓶发展迅速,可为海上储
氢装置提供重要参考。
2002
年,德国
Lincoln Com
posites
公司的高密度聚乙烯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
储氢气瓶工作压力可达
95 MPa
,加拿大
Dynetek
公司生产的铝胆碳纤维全缠绕结构,具备
70 MPa
的
高压储氢能力
,而我国目前的压力水平也初步达
到
70 MPa
的生产能力
(
图
9)
。
IACMI-
复合材料研
究所于
2020
年从美国能源部
(DOE)
获得
270
万美
元,用于开发和验证新的碳纤维技术,该技术将使制
造高性能碳纤维的成本降低
25%
,以制造复合材料
天然气或氢燃料箱,为汽车和卡车提供动力
。
2021
年,郭巍等
对碳纤维储气罐进行仿真分析,考虑
多种影响因素
(
包括碳纤维缠绕层数、碳纤维缠绕角
度、玻璃纤维缠绕层数和玻璃纤维缠绕单层厚度
)
对
整体结构进行优化。
除了储氢瓶中的应用,碳纤维在氧气罐和其他
压力容器中也有较大的应用,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碳
纤维需求量占世界需求量
17%
,但是受限于国内工
艺水平,压力容器用碳纤维主要依靠进口。
碳纤维在海洋结构修复补强作业中的应用
海洋结构物在复杂恶劣的海洋环境下工作,长
期受工作载荷和环境载荷的作用,在其服役期间不
可避免地会出现结构缺陷,比如疲劳裂纹、腐蚀缺
陷等。
碳纤维复合材料凭借其密度小、强度高、耐
腐蚀、施工方便、疲劳性能良好及不影响结构完整
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到海洋结构物的修复补强
作业。
陈团海等
建立了碳纤维修复含裂纹导管
架平台的力学模型。
QinetiQ
公司对在挪威服役的某
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
(fl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fflffloading
,
FPSO)
出现的大约
60 mm
长裂纹的
舱壁通过碳纤维材料进行了修复
(
图
10)
。
Zhang
等
研究了碳纤维修复平台中含裂纹钢板的力学
模型,建立了界面应力的理论表达式及界面失效预
测模型。
Zhang
等
研究了碳纤维修复腐蚀缺陷
海洋管道在载荷
−
温度
−
海水浸泡作用下的耐久
性,讨论了碳纤维修复结构耐久性与碳纤维材料本
身以及碳纤维
−
金属界面性能衰减规律之间的关系
(
图
11)
。
Alrsai
等
研究了碳纤维材质的海洋
管道防压溃装置的可行性, 综合对比分析了碳纤
维防压溃装置和传统的滑动式或整体式防压溃装
置。
Elchalakani
等
研究了使用碳纤维布加固修复
管道在三点弯曲和直接压痕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分
析了壁厚的腐蚀穿透、沿管道的腐蚀程度、碳纤维布
的类型等参数的影响。
采用碳纤维修复含有腐蚀、裂
纹等缺陷的海洋结构,不仅可以提高结构的极限承
载力,还可以抑制缺陷继续发展,提高结构的剩余疲
劳寿命,但是,修复后的结构具有多种材料界面,复
杂的海洋环境
(
温度循环、静载荷、动载荷等
)
下容
易发生界面损伤,可采用声发射、图像处理等技术进
行监测。
文章来源 | 力学与实践
《碳纤维在海洋结构与装备中的应用与挑战》
张 玉,邓 欣,张飞凡,张 朋,郭玉晗
全文详见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