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研究

碳纤维在海洋结构与装备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21 浏览量: 字号:
 
传统的海洋结构与装备材料以高强度钢为主,但是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逐渐从浅水走向深水,对结构与装备轻质、防腐、抗疲劳等要求越来越高,亟需新材料的应用。


复合材料的优势给海洋工程产业建造提供了新思路。目前,碳纤维材料在海洋管缆、锚泊系统、风机叶片、耐压舱以及装备修复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 碳纤维在海洋管缆的应用

海洋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深水及超深水的一般开发模式是上部浮式装置 + 底部水下生产系统,连接浮式装置与水下生产系统的管缆包括生产立管、脐带缆等,生产立管的主要作用是输送油气资源等介质,脐带缆的主要作用是为水下设备提供电、液控制信号以及化学药剂等。生产立管、脐带缆等在位运行时主要承受风、浪、流的作用,设计时需要考虑其抗拉、抗弯、抗扭、疲劳等力学性能。

生产立管主要有钢管和柔性立管,柔性立管是一种多层复合结构,典型的结构包括外保护层、铠装层、骨架层和内衬层。相比于钢管,柔性立管的刚度较小,更适用于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但是,随着开采深度的进一步增加 (如巴西、美国油气开采最大水深为 3000 m),柔性立管中的钢制结构重量不容忽视,容易出现由于自身重量增加引起的拉断失效。

碳纤维材料因其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等性能,应用于柔性立管中 (图 3(a)),可以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大大减轻自重。Meniconi 等针对1000 m 张力腿用生产立管,用 ±20◦ 碳纤维层合材料和环向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复合结构层,依据相关破坏准则确定了复合结构层的壁厚,分析了整体结构的轴向拉伸 − 压强失效载荷包络线。陈靖华等基于可靠性理论和结构优化方法,提出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输气管道的结构设计方法。2003 年,挪威船级社发布了复合材料立管的设计规范及验收标准。颜芳芳等考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属性特点,建立了按照限定应变准则确定复合材料安全系数的分析模型。Amaechi 等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深水碳纤维复合材料立管进行了应力分析,研究了不同受载状况下整体结构的安全系数,并对整体结构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一定优化。

脐带缆是水下控制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截面复杂,含有多个功能单元,在上部设施和水下生产系统之间传递液压、电力、控制信号、化学药剂等。深水脐带缆中一般含有钢制抗拉铠装层 (偶数,螺旋角度相反),但是随着水深的增加,脐带缆中钢制铠装层由于自重太大容易造成脐带缆拉断失效。可应用碳纤维增强杆代替钢制铠装层来为脐带缆提供拉力,在满足强度的同时自重也极大地减小。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海洋管缆既可以满足管缆的轻量化要求,又可以提高结构强度。但是,碳纤维管缆在海洋复杂环境下的耐久性需要长时间的工程实践。另外,碳纤维管缆制造成本相比钢制管缆有所提高,但从安装、运营等全寿命周期成本来考虑的话,整体成本将会降低。

目前,水合物及矿产资源开采软管、LNG 低温软管、CO2 注入软管、油气卸载漂浮软管等,对刚度、耐腐及轻量化也具有很高的需求,碳纤维在这些软管中的应用同样具有广阔的前景。


#  碳纤维在系泊系统中的应用
在深海油田开采中,受风、浪、流的影响,开采 平台在海面上容易变得不稳定,而系泊系统的主要 作用就是将开采平台在对应位置进行固定。

传统的 系泊系统基本为钢制结构,钢材料在海水中易腐蚀, 平均使用寿命短,且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此外,随 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钢制结构重量增加明显,如一 个  1500 m  水深的钻井平台,其钢制系缆的质量可达 6500 t  左右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异,耐腐蚀性好,利用复合 材料代替传统钢制系泊,可有效减轻系缆自身重量 并有效减缓海 水腐蚀,延长使用寿命。当平台工作水深超过 1600 m 时,复合材料系缆总成本较钢制系缆低 (图 4)。Jackson 等介绍了一种用于移动式海上钻井装置的碳纤维系泊缆。周利锋等发明了 一种复 合材料锚链结构,整个锚链由环形单元链接 组成,环形单元外层材料和内填充材料分别为碳纤 维和玻璃纤维。 Luz  分析了碳纤维螺旋杆系泊 系统在拉伸和弯曲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证明碳 纤维系泊缆相比传统结构具有更大的拉断力和更小 的曲率半径  ( 图  5)

但是,碳纤维属于黏弹性材料, 在张力及循环载荷下需要考虑动态黏弹性及蠕变性, 碳纤维系泊瞬时张力特性与长期张力特性均不同于 钢制系泊缆,在设计及分析时需着重考虑。



#  碳纤维在耐压舱中的应用
耐压舱是深潜器、滑翔机等水下设备的核心部 件,其主要设计目标是既要有足够的结构力学性能, 还要有尽可能小的容重比 将碳纤维应用于耐压 舱,可使整体结构具有工作深度大、重量轻、容重比 小等优点。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使用碳纤维对深潜器的原 始结构进行优化,实现了与之对应水下搜索系统的更 新升级,使用状况显示在满足结构浮力要求的同时, 容重比明显减小,并且下潜深度可达  6096 m

2013 年,美国  Ocean Gate  公司推出载人深潜器  Cyclops 研发计划,计划包含两种型号的深潜器,包括  Cy clops I  和  Cyclops II  两种。 其中, Cyclops I  使用碳纤 维作为船体外壳,潜深  500 m Cyclops II  使用碳纤 维和钛合金两种材料,实际潜深  4000 m ( 图  6)

英国南安普顿海洋研究中心研制的鱼雷形自主式水 下机器人  (AUV)AUTOSUB  号,将碳纤维制造成圆 柱壳用作潜水器的耐压舱,结合钛合金做成密封端 盖,在保证潜水器有剩余浮力的同时,也减轻了耐 压结构的重量,实际下潜深度  6000 m


2017 年 3月,由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 海翼 7000” 水下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深海科学考察任务,滑翔机的耐压结构诸多部件使用碳纤维,这次科学考察任务中滑翔机的最大连续工作深度为 6239 m,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图 7) 2021 年西北工业大学潘光教授团队研究了碳纤维耐压柱体屈曲失效机理,分析了不同厚度及椭圆度的碳纤维柱体抗屈曲性能




碳纤维在海洋清洁能源结构与装备中的应用
从图 1 可以看出,2020 年风机叶片碳纤维需求 占全球碳纤维需求的比例最高。 我国海上风资源丰 富, 2020  年提出  碳中和 碳达标 ”  的发展目标 后,海上风电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迅速发展。 2020 年,风电叶片碳纤维用量高达  3.06  万吨,占全球碳 纤维用量的  30.602 9% 十四五 ”  期间风电叶片对碳 纤维需求依然强劲,预计到  2025  年可达  9.3  万吨以

随着风机制造加工及配套技术的发展,风机 功率会增大,叶片尺寸随之会变大。 据测算, 40 m  上的风电叶片中关键结构如梁帽、主梁使用碳纤维 复合材料可使叶片自重减少  38% ,成本降低  4%

来风机单机容量逐渐增大,风机叶片的长度也逐渐 加大,碳纤维已成为必然选择 风机叶片不同位置所受载荷不同,根据不同位 置的受力情况及失效形式,可以在叶片不同位置使 用不同的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刚度是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的  ~  倍,密度也较玻璃纤维小,一般可 应用于风机中梁的制造。 如图  所示,叶片主梁、前 缘、后缘一般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外壳等部分 一般采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混合复合材料是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增强到基体材料中,从而 使最终产品具有所涉及材料的最好性能而获得的复 合材料,如世界上最长之一的风机叶片由玻璃 / 碳混 合增强材料制成

除此之外,纳米工程复 合材料 是复合材料制造领域最新的研究,将纳米增强体添 加到基体中以获得更好的复合性能。 Merugula  发现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叶片中增加  1%  ~  5%  的纳米 碳纤维后,叶片的拉伸应力及寿命均得到了提高。


海上制氢技术是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内容。氢 气在常温常压下的体积能量密度很低,储氢技术是 氢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 金属在氢气环境中容易发 生氢脆,而碳纤维材料则可避免此种损伤,新能源汽 车中采用碳纤维材料的储氢瓶发展迅速,可为海上储 氢装置提供重要参考。
2002  年,德国  Lincoln Com posites  公司的高密度聚乙烯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 储氢气瓶工作压力可达  95 MPa ,加拿大  Dynetek 公司生产的铝胆碳纤维全缠绕结构,具备  70 MPa  高压储氢能力 ,而我国目前的压力水平也初步达 到  70 MPa  的生产能力 ( 图  9)

IACMI-  复合材料研 究所于  2020  年从美国能源部  (DOE)  获得  270  万美 元,用于开发和验证新的碳纤维技术,该技术将使制 造高性能碳纤维的成本降低  25% ,以制造复合材料 天然气或氢燃料箱,为汽车和卡车提供动力

2021 年,郭巍等 对碳纤维储气罐进行仿真分析,考虑 多种影响因素  ( 包括碳纤维缠绕层数、碳纤维缠绕角 度、玻璃纤维缠绕层数和玻璃纤维缠绕单层厚度 整体结构进行优化。


除了储氢瓶中的应用,碳纤维在氧气罐和其他 压力容器中也有较大的应用,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碳 纤维需求量占世界需求量  17% ,但是受限于国内工 艺水平,压力容器用碳纤维主要依靠进口。


碳纤维在海洋结构修复补强作业中的应用 海洋结构物在复杂恶劣的海洋环境下工作,长 期受工作载荷和环境载荷的作用,在其服役期间不 可避免地会出现结构缺陷,比如疲劳裂纹、腐蚀缺 陷等。

碳纤维复合材料凭借其密度小、强度高、耐 腐蚀、施工方便、疲劳性能良好及不影响结构完整 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到海洋结构物的修复补强 作业。 陈团海等 建立了碳纤维修复含裂纹导管 架平台的力学模型。 QinetiQ  公司对在挪威服役的某 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  (fl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fflffloading FPSO)  出现的大约  60 mm  长裂纹的 舱壁通过碳纤维材料进行了修复 ( 图  10) Zhang 研究了碳纤维修复平台中含裂纹钢板的力学 模型,建立了界面应力的理论表达式及界面失效预 测模型。 Zhang  研究了碳纤维修复腐蚀缺陷 海洋管道在载荷  −  温度  −  海水浸泡作用下的耐久 性,讨论了碳纤维修复结构耐久性与碳纤维材料本 身以及碳纤维  −  金属界面性能衰减规律之间的关系 ( 图  11) Alrsai  研究了碳纤维材质的海洋 管道防压溃装置的可行性, 综合对比分析了碳纤 维防压溃装置和传统的滑动式或整体式防压溃装 置。 Elchalakani  研究了使用碳纤维布加固修复 管道在三点弯曲和直接压痕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分 析了壁厚的腐蚀穿透、沿管道的腐蚀程度、碳纤维布 的类型等参数的影响。

采用碳纤维修复含有腐蚀、裂 纹等缺陷的海洋结构,不仅可以提高结构的极限承 载力,还可以抑制缺陷继续发展,提高结构的剩余疲 劳寿命,但是,修复后的结构具有多种材料界面,复 杂的海洋环境  ( 温度循环、静载荷、动载荷等 下容 易发生界面损伤,可采用声发射、图像处理等技术进 行监测。



文章来源 | 力学与实践

             《碳纤维在海洋结构与装备中的应用与挑战

               张   玉,邓   欣,张飞凡,张   朋,郭玉晗

全文详见报告原文


走进楚江
企业概况 董事长致辞 企业文化 企业历程 组织架构 产业布局 战略规划 资质荣誉 社会责任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产业观察 专题研究
楚江产品
精密铜带 高端铜导体 铜合金线材 精密特钢 碳纤维复合材料 高端装备及新材料
技术研发
先进铜基材料研发 军工碳材料研发
投资者关系
股票信息 管理制度 最新公告 定期报告 调研登记 投资咨询 公司研报
人才发展
人才战略 感受楚江 招聘岗位 我要应聘